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聚焦 > 滚动 > 正文内容

软通动力以数智化技术创新,赋能每一个降碳场景

毫无疑问,“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紧迫的使命,目前全球已有110多个国家相继承诺“碳中和”目标。同样,2020年9月,中国也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可以说中国的“降碳”之旅也将不可逆转。

在此背景下,作为领先的软件与息技术服务商,软通动力积极打造双碳解决方案,从“源(能源梳理)、碳(碳排监测)、管(双碳管控)、优(能耗双碳优化)、服(碳资产服务)”五个方面着手,辅助管理者制定减排方案。

而在具体的落地实践上,软通动力针对工业园区和数字工厂的低碳发展需求,也积极与合作伙伴强强联手,让低碳园区运营实现了“可视可管可控可续”,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精益运营;同时推动数字工厂变身“零碳工厂”,让可持续和价值创新成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客观地说,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整个产业链都将迎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时代,而软通动力通过数智化技术的创新,深入到降碳的每一个核心场景,并积极携手广大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相也将为千行百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次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最经济减碳背后的新挑战

可以看到,在“双碳”政策的压力下,各行各业的低碳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做观察

首先,是政府监管力度强。目前我国已逐步推广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实际影响的碳排放权交易(ETS)市场,彰显出国家全面转向可持续、低碳发展的决心和力度,而企业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碳排放要求。以碳排放数据为例,就经历了从过去企业主动上报到MRV核查再到自动采集数据的过程,同时企业的碳排放配额,也由过去的免费分配变为有偿购买;此外碳交易由试点也走向了全国碳市场。因此,企业如何将自身生产与碳减排、碳交易相结合,成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其次,是企业减排空间小。减碳行动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此过程中很多企业同样也遭遇了很多的压力,比如企业自身的节能、综能及系能源替代空间小;加上很多企业普遍处于“碳中和”的早期阶段,因此往往企业的碳排放台账也不清晰,此外整体的行业减排空间小,且专业性强等等。

最后,是市场交易压力大。数据显示,自去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以来,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79亿吨。尽管全国碳市场交易初见成效,但受到价格、区域、行业等影响,目前整个市场交易不够活跃、流动性过低,交易也不清晰,因此要更好地发挥碳市场真正的效力和作用,仍然有长远的路要走;而在国际上,企业也面临着欧美的碳税制约,进一步影响进出口业务等。

不难看出,当前企业的低碳管理面临“政府监管力度强、企业减排空间小、市场交易压力大”等挑战,而结合企业“最经济减碳”的诉求,管理方就迫切需要建立“持续监管、达峰推演、闭环减排”能力,由此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牵手伙伴打造“零碳工厂”

目前,在国家“双碳”政策的驱动之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造“零碳工厂”。 所谓“零碳工厂”,指的是通过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技术性节能减排等措施,使工厂拥有综合为零的碳排放表现,目前中国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占整体碳排放的近70%,可以说工业领域实现绿色转型的最基本单位是工厂,而“零碳工厂”也成为了重点落实的单元。

事实上,建设“零碳工厂”,既是国家“双碳”目标对工业企业的内在要求,同样也代表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ESG)的积极行动。在此过程中,不仅包括工厂本身的能源消耗积极转化为清洁电力,还需要诸多数智化技术赋能新一代的工厂,使产品的制造生产过程更加高效,从而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在软通动力看来,零碳工厂的核心是“碳核算、节能减排、绿电和碳汇交易”,其中碳核算和碳汇交易是数字化助力的方向,节能减排和绿电是核心的落地手段。

也正因此,软通动力联手合作伙伴打造了企业双碳解决方案,开辟了企业碳数据的管理方式,基于精细化的企业孪生空间与多源数据融合能力,构建双碳元宇宙平台,对解决企业效能、用能预算、碳排管理、双碳仿真与辅助决策方面的需求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

在该方案中,软通动力iSSMeta是“零碳工厂”的首选数字化工具,其拥有十大核心能力,包括三维渲染、云渲染、快速建模、多源数据融合、组件化设计+API开发、低代码开发、跨平台发布、国产软件适配、轻量化部署、孪生与仿真融合等,还能够通过数据汇聚+业务整合+低代码开发的“加持”,实现业务的灵活构建,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零碳工厂”的建设。

赋能每一个降碳应用场景

不仅如此,软通动力还以“1+5”的方案架构和创新的数智化技术,赋能每一个降碳应用场景,帮助千行百业构建双碳环境下的空间典范。其中“1”指的是“双碳控制塔”,“5”指的是“源(能源梳理)、碳(碳排监测)、管(双碳管控)、优(能耗双碳优化)、服(碳资产服务)”,具体来看

一是,在能源梳理方面,软通动力打造了多能源数字化管理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在“溯源、洞察、寻源”三个环节实现更好的管理。在“溯源”环节,软通动力可帮助企业最大化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有效控制能源消耗,避免浪费;在“洞察”环节,软通动力可帮助企业在预测基础上制定定制化的综合能源优化运营策略和针对优化策略的多能运行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能源的调度和管理;在“寻源”环节,软通动力也能协助企业实现清洁能源开发,降低企业传统用电成本,提升绿电比例,最大化降低企业碳排放量。

二是,在碳排监测方面,软通动力通过数据结构化与核算,帮助企业摸清碳排放和碳减排的“家底”;在此基础上,软通通力的双碳方案还能帮助企业自动自主输出相关报告,如可视化碳盘查报告、碳盘查进度管理和行业温室气体核查报告等,借此企业可以清晰的比对每月碳配额和实际碳排放的差值,弥补琐碎日常管理的缺位,方便企业管理层实现统一标准的日常管理,提高日常管理透明度。

三是,在双碳管控方面,软通动力的双碳方案可帮助企业完成设备能效的智能化检测,实现环境管理智能化、设备管理统一化、能效管理精细化和系统联动高效化,帮助企业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降低人力成本以及提升运维效率。目前,基于数智化技术创新,软通动力双碳方案已形成多个能源场景的“全覆盖”,帮助企业从制造管理及能效管理完成生产制造环节的资源协调,实现短周期、低成本、高质量的创新。

四是,在能耗双碳优化方面,提效节能减排是企业“控碳”的突破点,为此软通动力在企业控碳过程中,通过数智化技术的创新,最大化帮助企业降低能耗总量,实现提效节能减排。如在智慧办公环境中,软通动力就能够根据室内外环境参数变化,联动空调、新风等设备自动调节运行状态,为企业员工提供舒适空间环境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

五是,在碳资产服务方面,软通动力能够提供“碳数智建、碳数智管、碳数智营”等服务。如“碳数智建”方面,软通动力可帮助企业规划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系统在用能端和供能端合理匹配,最终助力企业建成多种能源融合、多种技术集成的供能系统;在“碳数智管”方面,软通通力通过与合作伙伴深度合作,面向园区用电,推出行业绿电解决方案,将园区内可用屋顶开发分布式屋顶光伏,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行 模式,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和煤电使用比例;而在“碳数智营”方面,软通动力既能帮助企业代理绿电交易、碳交易,也能为企业提供咨询、准入、代理交易、结算等全方位服务,同时提供负荷预测、用能监控等增值服务等。

由此可见,软通动力基于“1+5”架构打造的双碳解决方案,真正深入到了企业“降碳”的每一个核心应用场景,为企业的节能降碳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更关键的是,这背后不仅印证了数智化技术能够为“降碳”提供足够的支撑,同时更体现了软通动力在“双碳”应用场景下的强大技术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技术创新赋能企业绿色转型之外,软通动力还加快了向数字能源市场前进的“步伐”,今年更是将数字能源和金融科技、智能汽车、大健康等行业一起作为战略新兴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并通过成立专门的团队,在资源和服务上持续投入,为企业提供包括IT咨询规划、自动化控制、业务管理、分析与决策等在内的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全方位、多层次的息技术服务,能在帮助国内能源企业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助力企业创新式发展。

总的来说,今天“双碳”战略已被国家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过的高度,这也将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协同发展,才能达成的目标,而在此过程中,软通动力作为绿色转型理念的同行者,坚持以数智化创新,持续创新低碳技术,开发绿色应用,共创生态平台,赋能客户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千行百业共赴降碳新征程,其价值也可谓“不止于现在,更关乎未来。”

关键词: 软通动力 节能减排 合作伙伴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