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聚焦 > 滚动 > 正文内容

视焦点讯!“引进”急速降温变脸的2022授权交易

2022年的创新药领域授权交易,最显著的一大变化是从海外授权引进(In-licensing)新产品的热度急转直下。


【资料图】

2022年,国内共产生125项授权许可交易本土企业之间的交易有34项;从海外授权引进新产品的交易仅有57笔,相比2021年的105项(拓展阅读 2021授权交易早期阶段产品受捧)明显减少;不过,本土企业授权海外(Out-licensing)的交易有34项,“出海”热仍在持续。

国内企业的创新实力在近年来不断增强,并通过授权出海的方式寻求国际化转型,出海交易总额在2022年底被不断刷新。先是康方生物以最高50亿美元的总金额授出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AK112,接着是科伦药业与默沙东达成2022年的第三次授权,7款ADC临床前在研药物的项目合作总金额达到94.75亿美元。

授权出海的方式在自证创新实力的同时,还能回笼部分研发资金。相比之下,在资本“寒冬”里,不少传统药企和生物技术公司采取了保守的态度,暂停引进或少量引进差异化创新产品。

授权引进

1

海外授权引进明显降温

2022年,国内药企从海外授权引进的交易数额仅有57项,与2021年的105笔相比,下降近半数,新冠疫情带来的资本“寒冬”从交易数额中可见一斑。

2021年以7笔交易占据数量榜首的再鼎医药,在2022年仅有一项引进交易——从Seagen公司引进了组织因子(TF)靶向ADC产品Tivdak(tisotumab vedotin)。该产品在2021年获得FDA批准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成人患者。再鼎已在国内启动了该产品的Ⅲ期临床研究。

此外,在2021年获得超过3笔授权引进交易的联拓生物、冠科美博、北海康成、极目生物和创响生物,2022年均未有一笔交易进项。石药集团和恒瑞医药此前从国内生物技术公司中分别获得5款和4款产品以充实自身管线,2022年也未引进一款产品。

但仍有部分公司在2022年收获颇丰。传统药企复星医药、翰森制药、华东医药、正大天晴、李氏大药厂分别有超过3项的许可引进交易,包括了从本土企业、海外授权引进的产品。

其中,复星医药共达成了7笔交易,有4项与安进、复宏汉霖和柯菲平医药分别达成的是产品的商业化授权,另外引进的3款产品是独家开发权,主要在肿瘤和代谢内分泌领域,包括1月,复星医药与英矽智能达成AI药物开发合作,并获得初步进展,启动了靶向QPCTL的ISM004-1057D化合物临床前研究;5月从VerImmune公司引进类病毒颗粒肿瘤免疫药物VERI-101在中国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益;11月,其全资子公司万邦医药与Sirona Biochem签订合作协议,获得SGLT2 抑制剂TFC-039在中国开发治疗糖尿病的权利。

另一方面,复星医药对研发的投入强度也非常可观,2022年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投入37.61亿元,同比增长19.36%。

华东医药的2笔交易占据海外授权引进交易总额的前两名(拓展阅读 华东医药上月公布三宗大手笔交易)。从Heidelberg Pharma引进HDP-101、HDP-103等4款ADC产品进军ADC赛道,共付出9.3亿美元预付款和里程碑金额;与Kiniksa公司的协议中,获得两款自身免疫产品Arcalyst、Mavrilimumab,引入价格为2,2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6.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华东医药一直积极开展新产品交易,并重点引进肿瘤和内分泌领域的产品。肿瘤方面,引进了FRα靶向ADC产品IMGN853在内的多款产品,还与英矽智能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针对不可成药靶点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在内分泌领域,引进了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TTP273、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SCO-094,并通过收购道尔生物获得多款针对GLP-1R的多靶点药物。

引进不同领域的交易,使这些传统药企在不同疾病技术领域都建立了相应的布局。

2

国内Biotech谨慎引进

对于生物技术公司而言,尤其是初创企业,对管线的扩张会比较谨慎,更注重引进产品的技术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力,以及和企业自身管线的契合度。

2021年成立的大睿生物(拓展阅读 大睿生物打造核酸药物平台化生态圈),在2022年7月与赛诺菲达成全球独家授权,获得其小核酸药物平台的化学修饰和递送平台,以及四个未公开靶点的临床前候选药物。大睿生物已建立了核酸药物研发平台Razor。大睿生物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史艺宾告诉研发客,大睿生物与赛诺菲的项目和平台具有很好的互补性,该合作能显著扩展和加速公司的小核酸药物管线在肝脏和非肝治疗领域的应用。

由推动国内首款CAR-T产品奕凯达上市的王立群博士创立的星奕昂生物,在2022年分别与博雅辑因、百奥赛图达成合作协议,引入对方的基因组编辑筛选技术、RenMab平台开发的抗体序列,用于构建自身的iPSC-CAR-NK免疫细胞治疗产品。

核药开发企业智核生物于2022年1月从瑞典Hober biotech引进Her-2靶点放射性显影剂ADAPT6,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放射性药物领域也成为了2022年资本市场关注的小焦点,辐联医药(拓展阅读 偶联不止ADC,还有RDC)、晶核生物、法伯新天、诺宇医药等核药开发企业都相继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

相比之下,手握上市产品并有销售业绩进账的生物技术公司,在引进产品时更显心。

达生物在2022年共有5项授权交易进账。是年8月与赛诺菲两度合作,引进CEACAM5靶向ADC产品sar408701、重组人源IL-2变体SAR444245在中国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权益。达表示将开展该两款产品与迪利单抗的联合疗法。该联合用药研究可能为达自身管线中的同靶点双抗——PD-1/IL-2双抗IBI-363的后期开发提供经验。

达生物自2022年3月被FDA拒绝迪利单抗的上市申请后(拓展阅读 迪利单抗FDA碰壁的背后),于是年11月宣布与礼来终止了关于迪利单抗的海外授权协议,收回产品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全球权益。不过,礼来与达间的合作依然紧密。两者在2022年3月达成雷莫西尤单抗和塞普替尼在中国的独家商业化授权,此外,合作开发产品还有GLP-1R/GCGR双重激动剂IBI362以及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达伯华)。

新冠疫情的影响也促成了国内三项3CL蛋白酶抑制剂交易。云顶新耀从A*CCELERATE引进新冠口服药EDDC-2214的全球开发权;翰森制药与北京华益健康药物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引入GDI4405的全球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权利,交易总额高达16.92亿元;上海医药与盐野义签订协议,引进Ensitrelvir在中国的商业销售权。

从疾病角度看,肿瘤仍占授权许可交易的最大比重,其他受关注的领域有眼科、风湿免疫疾病。例如JAK抑制剂就有3项交易,分别是先声药业引进的LNK01001、祐儿医药引进的ATI-1777以及康哲药业从Incyte引入的外用JAK芦可替尼乳膏。中国的JAK市场在2022年收获颇丰,艾伯维的乌帕替尼和辉瑞的阿布昔替尼相继获批上市,安斯泰来的吡西替尼、辉瑞的利特昔替尼也递交了NDA上市申请。

对外授权

1

传统药企凭实力“出海”

研发客梳理发现,科伦药业、石药集团、先声药业、济民可等处于创新转型中的本土传统药企,开始通过授权产品出海的方式,打开国际化市场。

科伦药业在2022年与默沙东三度联手,授予对方多项自主研发的ADC药物5月以14.1亿美元总金额授出Trop-2靶向ADC产品SKB264;7月以总价9.36亿美元授出一款治疗实体瘤的ADC药物,推测可能是靶向Claudin 18.2的 ADC SKB315;12月,默沙东再次从科伦引进7款不同的临床前ADC候选药物项目,付出1.75亿美元首付款和不超过93亿美元的里程碑金额,该笔交易以总额94.75亿美元占据2022年出海交易的榜首。

可观察到的是,出海产品趋于早期化。石药集团授出的Claudin18.2靶向ADC产品SYSA1801、济民可授予基因泰克的AR降解剂JMKX002992(拓展阅读 济民可将口服AR降解剂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独家许可给基因泰克)、先声药业与Almirall公司的交易产品SIM0278均处于临床前阶段。

传统药企产品实现对外授权,是自身创新能力的体现,凭借自主研发实力获得青睐。

科伦药业的管线布局了多款ADC项目,覆盖了HER2、Trop-2、Claudin 18.2,ADC技术自主研发实力在国内排名前列。SKB264已启动了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Ⅲ期注册研究,并凭借Ⅱ期临床结果被CDE授予突破性疗法。科伦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55例可评估的TNBC患者中,SKB264获得40%的客观缓解率(ORR),80%的疾病控制率(DCR)。

在PD-1扎堆的市场环境中,三生国健的自主研发产品609A仍能以数亿美元的总金额授权给Syncromune公司,用于肿瘤免疫联合疗法syncrovax™的开发。据三生国健公开资料,609A在早期动物模型的数据显示出比K药和O药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与跨国药企的合作,能拓宽产品的国际市场,提前回笼一部分资金,例如科伦在2022年半年报中表示,已确认从默沙东收到3.70亿元款项。

此外,与跨国药企的合作还能实现双方优势互补。科伦于2022年7月获得SKB264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实体瘤的IND批准,已启动了Ⅱ期研究,探索ADC与PD-1的联用疗法。罗氏的公开息表示,济民可的口服AR降解剂能与公司开发的晚期前列腺癌治疗方案达到互补作用。

2

国内Biotech技术平台获得青睐

国内生物技术公司仍然是对外交易的主力军。与传统药企相比,国内生物技术公司授出不仅趋向早期阶段,更趋于新技术、新平台的授权。

和铂医药自2022年11月成立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以来,已经与Moderna、Dragonfly Therapeutics以及科伦博泰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许可协议。诺纳生物拥有Harbour Mice®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HBICE免疫细胞衔接器双抗平台,能够提供一站式抗体即抗体的发现服务。

多禧生物在2022年6月宣布与杨森制药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至多5款ADC新药。这是国内首个生物技术公司ADC技术平台的对外合作。合作中,杨森提供抗体,多禧生物提供ADC技术平台。

和誉医药与礼来的合作中,负责利用其专有的药物研发平台,开发针对心脏代谢疾病等中新型且未公开靶点的小分子药物,礼来将提供与靶点关联的早期发现资料和疾病知识及技能。

2022年3月,赛诺菲与天演药业达成25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天演药业将提供安全抗体SAFEbody®技术,助力赛诺菲开发新一代的新型精准掩蔽型安全抗体(拓展阅读 十载天演,下一个Genmab?)。是年11月,赛诺菲再次与国内biotech合作,获得英矽智能的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Pharma.AI的支持,用以推进不超过6个创新靶点的候选药物研发,合作协议的总额最高可达12亿美元。

国内生物技术公司利用其创新研发平台,与拥有丰富疾病与药物发现经验的跨国药企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

研发客还观察到,一些成立时间并不长的初创公司就有实力对外授权,扩充自身现金流的同时,还可借助国外企业将自身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比如,创立于2019年的礼新医药,在2022年7月宣布完成B轮融资交割,授权给Turning Point一款Claudin 18.2抗体偶联药物LM-302,获得2,500万美元首付款和1.95亿美元研发里程碑。

下一篇年度盘点预告

2022备受关注的临床研究失败案例

总第1794期

访问研发客网站可浏览更多文章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科伦药业 华东医药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