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顶科技昔日千亿白马股价暴跌八成,公司迎来至暗时刻
2023-06-06 18:52:32 |来源:赢家财富网
6月5日晚间,汇顶科技(603160.SH)发布了,关于对“关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
【资料图】
据了解,2022年汇顶科技不仅营收骤降四成,还迎来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公司称,此次亏损的主要原因是计提各项资产减值所致。随后,公司被上交所下发息披露监管工作函,追问资产减值计提、生产经营状况等事项。
世事变幻,不过几年光景,曾经头顶A股“指纹芯片一哥”光环的汇顶科技业绩便由盛转衰。除此之外,其股价也是一路狂跌,在2020年2月见顶后,目前已经下跌超85%,而市值较高峰期蒸发近1500亿元,成为二级市场里白马股下跌的“典范”。从当下股价走势来看,汇顶科技能否“回顶”,又何时“回顶”,或许正成为其78474户股东(截至2023年5月10日),以及场外密切关注着的投资者,迫切希望知道的答案。
由盛变衰,跌落神坛,存货突增实际上,汇顶科技是从非常低端的电容指纹业务起家,经过三次跳跃,一度成为集光学、触控、连接、传感、安全、音频、视觉于一体的综合芯片公司。
公司自2016年10月上市以来,截至2021年,汇顶科技提交的年度业绩均显示为盈利。数据显示,2016年—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8.57亿元、8.87亿元、7.42亿元、23.17亿元、16.59亿元、8.6亿元。从上述数据可知,2019年应该是公司的“高光”时刻,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倍,达到23.17亿元。不过自此之后公司净利润便走上下坡路,而且是一路直线下滑。
据悉,汇顶科技的核心业务指纹芯片高度依赖智能手机业务,但由于近年来消费电子陷入低迷,市场及客户的整体需求逐步减少,使得其营业收入开始逐年下滑。数据显示,汇顶科技在2020年营业收入为66.87亿元,2021年便下滑至57.13亿元,到2022年更是骤降至33.84亿元。
更为致命的是,2022年公司净利润开始由盈转亏。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净利润亏损7.48亿元,同比下降186.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48亿元,同比下降186.94%。对于业绩大幅下滑,汇顶科技解释称,源于公司在第四季度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商誉减值准备。
年报显示,2019年—2022年公司存货余额分别为3.66亿元、6.17亿元、9.75亿元与17.95亿元,资产百分比分别为4.67%、6.24%、9.09%与19.05%,存货周转率分别为6.66、6.49、3.72、1.31。而到今年一季度存货周转率更是降至0.31。从数据来看,2022年公司存货同比大增,由此也引发了上交所问询。对此,公司回复称,受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客户需求放缓的影响,公司产品的销售量同比下降42.59%,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是由于公司采用Fabless运营模式的相对较长的供应链周期以及2022年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放缓造成的反应不及时所致,报告期末存货数量增加主要系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导致的存货积压。因为期末存货规模的大幅上升,使得公司的2022年度的存货周转率由2021年度的3.72次下降至1.31次,2022年度的周转天数由2021年度的98天上升至278天。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糟糕的业绩似乎并不是汇顶科技的“谷底”。202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4亿元,同比下降3.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1.57亿元。
图谋转型,出手收购,商誉却暴雷面对连年经营不善的局面,汇顶科技其实也一直尝试改变。
汇顶科技曾公开表示,公司处于由单一产品向多元化产品,由单一客户类型向多元化客户拓展的关键期,处于厚积薄发的过程中。同时,汇顶科技还表示,公司以智能终端、物联网、汽车电子为主要领域,在声光电传感、数据处理、无线传输、数据安全等方面继续研发新技术和新应用。
为支持新业务发展和多元化转型,汇顶科技四处“买买买”,收购较为成熟的企业。例如,2018年收购半导体蜂窝IP提供商CommSoild,进军NB-IoT领域;2020年2月斥资1.65亿美元收购NXP(恩智浦半导体)旗下的语音及音频业务,布局音频市场;2020年8月以3950万欧元收购德国Dream Chip Technologies GmbH公司,整合DCT在自动驾驶系统领域的技术能力等。
虽然汇顶科技努力发展新业务,但其营收占比仍然较小。从数据上看,除公司主营的指纹和触控产品外,汇顶科技其他芯片营业收入占比仅为24.73%。对此,汇顶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帆表示,很多产品还是需要自己从头开始去做,尤其是没有基础的业务,花的时间就比较长。现在这个阶段是新产品和传统产品之间没有完全顺畅的衔接,虽然新产品逐渐产生贡献,营收占比在上升,但实际上销售的绝对业绩还不够,所以表现为费用在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并购也给汇顶科技带来巨大商誉。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公司合并报表中商誉的账面价值为4.99亿元,而2022年公司根据上述并购企业收入的情况,并计提商誉减值损失1.78亿元。其中恪理德国计提大额减值的原因及合理性,遭到监管层关注,上交所很快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
对此,公司回复称,2022年第四季度,受NB-IoT市场应用不如预期、国际环境等影响,恪理德国的核心团队成员相继离职,导致后续无法交付实质性研发成果。如果继续持有,会造成未来年化损失约3500万元。基于此,公司决定终止恪理德国资产组经营,该资产组出现减值迹象。
不过,面对主业竞争激烈及自身竞争力增长受限,汇顶科技对未来仍寄希望转型新产品。其在回复投资者时表示,公司的NFC、eSE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在不断推进,力求在比较短的时间从零基础走完传统欧洲公司十年以上的历程。我们正与整机厂商进行合作,将在2023年推出批量商用产品,在数字货币、数字身份证、手机门禁卡等应用领域为消费者带来新的科技体验,从而推动公司业绩成长。
业绩陷入困境,转型未见成效,股东却争相减持公司业绩难以突围,而转型又未见成效,反倒有不少基金、股东、高管却在争相减持套现。
翻看其减持历史,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国家大基金”)这家千亿大基金的首次减持计划就选择汇顶科技。公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国家大基金完成首次对汇顶科技的减持计划,套现12.59亿元。随后几个月又从5%以上大股东减值到5%以下股东,减持456.7万股,减持套现7.47亿元。
到了2022年底国家大基金持股约1650万股,持股比例为3.6%;到2023年3月底其持股数量降至1369.1万股,占比为2.99%。据了解,目前国家大基金位列十大流动股东的12家上市公司中,一季度国家大基金仅减持了2家企业,分别为汇顶科技和晶方科技。
而汇顶科技二股东汇发国际则更加“厉害”,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减持公司股份,其已从2017年持股比例20.91%降至2023年3月底的3.91%。据了解,汇发国际为国际半导体企业联发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当时斥巨资入股后,汇发国际于2017年一度成为汇顶科技最大的流通股东,占流通股比例高达31.46%,占总股本比例为15.91%。
除此之外,包括董事长张帆在内的多位董监高也在公司业绩高峰前后不同程度减持公司股份。其中,董事长张帆在2019年12月的一笔卖出操作中,减持参考金额超过16亿元。
实际上,上市公司股东和高管比普通投资者应该更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那么近年来上述股东减持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缺乏心?针对这一问题,APP致电汇顶科技,公司表示可能出于各方自身需求,具体原因不清楚,但如果股东是某个基金公司,那么减持或是因为基金经理有业绩考核需要;如果股东是企业,当上市公司和他们自己公司存在相同技术并存在竞争则可能会减持。(本文首发App,作者|翟智超)
关键词:
标签阅读
-
汇顶科技昔日千亿白马股价暴跌八成,公司迎来至暗时刻
2023-06-06 -
泰胜风能1. 经查询上述财经平台,公司在该两家平台均属于“...
2023-06-06 -
美吉姆:拟为在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处于正常运营状态的
2023-06-06 -
天地数码公司产能规划是结合公司战略发展及行业发展来确定的
2023-06-06 -
【环球速看料】鹏鼎控股最新公告2022年度利润分配10派7元 股...
2023-06-06 -
陕西靖边警方破获两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_天天观天下
2023-06-06 -
“斯诺登事件”十周年 美国“黑客帝国”行为变本加厉 威胁...
2023-06-06 -
5月全国白酒环比价格指数微涨
2023-06-06 -
凡尔赛/408X姊妹车 主打跨界的DS 4会更高级?
2023-06-06 -
飞科电器(603868)6月6日主力资金净买入190.03万元
2023-06-06 -
吉大通信董秘回复:截至目前公司子公司不属于“专精特新”企...
2023-06-06 -
RCEP全面生效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热消息
2023-06-06 -
拉动文旅消费,不能忽视网友发布的“被宰记”
2023-06-06 -
浙江省永嘉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2023-06-06 -
全电池驱动!我国新能源轻轨车辆首次出口海外 环球速讯
2023-06-06 -
富宝资讯:现货成交量低,今日电池级碳酸锂持平金十期货6月6...
2023-06-06 -
富宝资讯:现货成交量低,今日电池级碳酸锂持平金十期货6月6...
2023-06-06 -
大宗交易:机构账户买入XD香飘飘2043.8万元(06-06)
2023-06-06 -
中消协:共同推动预付式消费监管在国家层面立法_每日快看
2023-06-06 -
天天观天下!山西焦煤以绿色发展促降碳增效
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