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聚焦 > 滚动 > 正文内容

【环球速看料】医药行业周报电生理集采落地 国产替代路在何方?

更多调研录音、深度研报请关注: &34;秋天的两只小鸡&34;。


【资料图】

投资要点

2022 年12 月,电生理集采落地,组套3 家海外龙头中标,单件采购中国产龙头基本全线中标,其中微创电生理成为唯一一家高密度标测导管中标企业。我们认为,集采后射频消融产品逐步补齐、冷冻消融等新品上市放量有望成为国产替代机会。

本周思考电生理集采落地,国产替代路在何方?

电生理集采落地,国产化率有望持续提升。2022 年12 月23 日,福建医保局发布《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3 号)》文件,国产电生理龙头企业单件采购基本全线中标,其中微创电生理在单件与配套采购中,除心内超声导管外全线中标,并成为唯一中标的“高密度标测导管”厂商。在冷冻消融方向,组套仅美敦力一家中标,配套采购中冷冻环形诊断导管仅心诺普与微创电生理两家中标。我们认为,随电生理集采落地,国产化率有望稳步提升,待新品获批后,有望伴随放量。

集采叠加新品逐步完善促进国产替代。我们认为,在电生理联盟集采后,国产替代机会在于(1)射频消融产品逐步补齐,尤其为三维产品。集采成为国产单件产品进院放量的契机,打开入院渠道,而后随国产三维高端产品逐步获批,有望拉动放量;(2)冷冻消融等新品弯道超车。基于操作简便等优势,冷冻消融在房颤治疗等领域有望快速兴起,市场空间巨大;冷冻消融海外厂商获批产品较少,国产产品获批后得益于性价比、临床教育与服务等优势,有助于国产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射频消融,看三维产品线的逐步补齐。2015-2020 年三维电生理手术渗透率由61%提升至81%,Frost&sullivan 预测2024 年三维电生理手术渗透率有望高达96%。从本次集采来看,相对复杂手术的组套采购仍以海外龙头为主,但在单件采购中“高密度标测导管”微创电生理为唯一一家报量中标企业,2022年10 月,微创电生理高密度标测导管获批;2022 年12 月,压力感知导管获批,补齐了国产与海外差异的三维心腔快速建模、高密度标测及压力感知三大核心模块。我们认为,随产品补齐以及集采后国产化率逐步提升,公司收入弹性可期。

冷冻消融板块,或为国产弯道超车机会。冷冻消融主要用于阵发性房颤,虽然适应症不及射频消融广泛,但相比射频消融,冷冻消融产品操作更加简便,有效缩短临床医生学习时间,且竞争格局良好,有望成为国产弯道超车机会。

根据Frost&sullivan、康沣生物招股书数据,2020-2030 年房颤冷冻消融导管市场规模CAGR35%。仅美敦力一家产品上市,竞争格局良好。我们认为,冷冻消融相比射频消融,操作时间与学习周期均有望缩短,且冷冻消融海外上市产品较少、市场教育尚不成熟,有望成为国产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机会。

投资建议推荐集采中标有望带动产品放量或冷冻消融等新产品有望上市的企业,推荐微电生理,关注惠泰医疗、康沣医疗、心玮医疗等。

表现复盘板块性下跌,中成药跌幅最大

涨跌幅本周医药板块下跌5.2%,跑输沪深300 指数1.97 个百分点,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10;截至2022 年12 月23 日,医药板块2022 年累计跌幅21.5%,在所有行业中排名倒数第10。成交额医药行业本周成交额为4906 亿元,占全部A 股总成交额比例为15.3%,较上周环比下降2.4pct,高于2018 年以来的中枢水平(8.4%)。估值医药板块整体估值(历史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5 倍PE,环比下降1.2。医药行业相对沪深300 的估值溢价率为140%,较上周环比下降4.3pct,低于四年来中枢水平(174.0%)。沪港通&深港通持股陆港通医药行业投资1837 亿元,医药持股占陆港通总资金的10.7%, 医药北上资金环比减少27 亿元。细分板块中,仅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板块有净流入。

细分板块涨跌幅分析本周医药子板块均有一定下跌,其中中成药(-8.7%)、中药饮片(-8.4%)、化学原料药(-8.4%)跌幅较大,医疗服务(-0.7%)、医疗器械(-2.4%)跌幅较小。

根据浙商医药重点公司分类板块来看,本周除医疗服务(+0.4%)略有上涨外,其他板块均有所下跌,其中API 及制剂出口(-9.1%)、医药商业(-9.1%)和中药(-8.9%)跌幅较为明显。具体公司看,本周医疗器械板块微电生理(+5.8%)、惠泰医疗(+9.6%)涨幅明显,主要为电生理集采落地后国产产品有望加速放量的预期驱动;中药板块中以岭药业(-20%)、康缘药业(-16%)跌幅较为明显,主要为疫后药品放量预期变化带来的估值调整。

2023 年医药年度策略拥抱新周期

疫情复苏、政策周期消化、企业经营周期过渡,把握2023 年医药新周期主线。

推荐方向疫后主线(防疫产品/药店/医疗服务/疫苗)、创新药械及配套产业链(CXO/原料药)等;

逻辑支撑①疫情周期防控措施持续优化带来诊疗量恢复;②政策周期控费政策持续优化带来合理量价预期;③产品周期创新药械产品持续迭代满足未及需求的量。

2023 年行业边际变化后疫、集采时代“量”的修复。疫情防控持续优化,新冠疫苗、新冠特效药、贴息等医疗新基建放量;卫健委、医保局等配套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政策持续推进,联盟集采促进放量;仿制药集采、脊柱等高耗集采、续标政策规则延续科学、合理化;

疫后主线济川药业、康缘药业、大参林、老百姓、益丰药房、智飞生物、康希诺,关注眼科等医疗服务;

配套产业链药明康德、凯莱英、泰格医药、百诚医药、九洲药业、康龙化成、诺唯赞、键凯科技、健友股份等;

创新药械迈瑞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心脉医疗、奕瑞科技、复星医药、贝达药业、科济药业等。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变动;疫情结束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关键词: 标测导管 医疗器械 有望成为

标签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