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经济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聚焦 > 滚动 > 正文内容

装备企业的“新能源+”战略

摘要

赵盛宇博士表示,中国企业出海之路,不仅要面临管理变量,更面临技术要求、品质要求、成本费用、法律法规、政治环境、人才引进等挑战。

2022年以来,出海成为中国锂电产业链的主旋律之一。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等中国头部电池企业相继宣布在海外部署本地化产能。


【资料图】

在此背景下,如何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为电池企业“打好辅助”,助力电池产能有效实施,实现持续、稳定、高质量的设备供应,满足海外市场产能需求,这是装备企业必须要直面的命题。

在2022高工锂电年会上,海目星激光董事长赵盛宇博士在演讲中从全球锂电市场发展情况、硬核科技稳健出海、出海建议与策略等维度出发,详解海目星激光作为锂电设备企的“新能源+”战略。

赵盛宇博士表示,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不仅是简单的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问题,更重要的是,受逆全球化思潮和“后疫情时代”经济保守主义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中国企业出海之路,不仅要面临管理变量,更面临技术要求、品质要求、成本费用、法律法规、政治环境、人才引进等挑战。

目前来看,国内整个产线的标准化、稳定性、OEE等,仍处于不断摸索和尝试的阶段,在此背景下,设备企业在出海时要走得更扎实、更稳健,不能是盲目地海外扩张,而是要立足硬核科技“稳健出海”。

作为领先出海的智能装备企业,海目星激光以“光”打开锂电海外版图;全球领先的激光制片技术,挺进美国市场;创新激光表面处理技术,斩获韩国头部客户订单。

赵盛宇分享道,“新能源+”加的是出海,加的是产品类型,“新能源+”代表的是新能源、新行业、新市场。海目星激光不仅在出海上做加法,同时也在光伏 、氢能电堆领域做加法。

在光伏领域,海目星激光是全球第一家研发出N型TOPCon激光微损设备的企业,不仅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更是完成了从1到10的量产,用七年时间将成本从3000万降低至1000万以下,将产品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赵盛宇指出,中国锂电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中国装备企业不断迭代。目前,中国装备企业逐渐跟上海外装备水平,在锂电池、光伏、新兴显示领域已有超越之势。但中国企业绝不能妄自尊大,在基础技术和人才积累方面,中国设备企业根基尚不牢固,企业仍需专注技术创新,深挖护城河。

众行方能远航,对于中国锂电产业的出海之路,赵盛宇给出了以下建议

学术层面科研院所及行业机构拓宽交流渠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产业层面加强国际布局、完善经营体系;推进协同,拓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

技术层面技术壁垒和体系屏障;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

供应链层面积极融入全球锂电产业链和价值链;研发、服务、金融等高价值链实现互补共赢。

人才层面整合物质、精神、人才资源,锻造核心竞争力。

面向未来,全球碳中和趋势确定,海外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两三年将是中国锂电产业链走向全球的关键时期,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产业链形式走向全球市场的历史性机遇,需要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以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全球客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政治环境 法律法规

标签阅读


}